浙江概況之地理歷史篇
【自然地理】
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、長江三角洲南翼,東臨浩瀚的太平洋,北面與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為鄰。省會杭州市與上海市兩地高速公路距離為150多公里。
浙江省陸域面積10.18萬平方公里,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。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長6600公里,占中國海岸線總長的21%,居中國第一位。浙江海域,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海島2878個,是中國島嶼最多的一個省份;可建設10萬噸級以上的深水泊位達100個。浙江是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,舟山群島新區是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。
浙江地處亞熱帶中部,屬季風性濕潤氣候,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。按單位面積計算,浙江水資源量居中國大陸第四位。年平均氣溫 15℃-18℃。
浙江素有中國“東南植物寶庫”之稱,樹種資源豐富。“活化石”銀杏等50多種野生植物列入國家珍稀保護名錄。已知野生動物1900種,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120多種。
浙江礦產以非金屬礦產為主。已發現的固體礦產113種,葉蠟石、明礬石探明資源儲量居中國第一位,螢石、伊利石列第二位。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,開發前景良好。浙江海域漁業資源豐富,舟山群島是中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。
浙江素有“七山一水兩分田”之說。有雁蕩山、普陀山、雪竇山、天目山、天臺山等名山,有杭州西湖、千島湖,紹興東湖、嘉興南湖等名湖,有錢塘江、楠溪江等名江。京杭大運河穿越浙江北部,在杭州與錢塘江匯合。
【歷史沿革】
浙江歷史悠久,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,就有原始人類“建德人”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區一帶活動。進入新石器時代,浙江境內人類活動的范圍已相當廣泛。全省境內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達百處以上。三國時期(220—280年),浙江有省的建制。唐肅宗乾元元年(758年),浙江作為一個省級行政區的雛形成形。南宋王朝(1127—1279年),建都臨安(今杭州),歷時150年。明朝(1368—1644年),浙江省名正式出現。